
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
综观医学发展史,中西两医都是有史以来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,虽然中西两医学术观点不同,思维方式各异,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保健体系,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,两医都对人民的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,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突破点,虽然它是十分复杂和艰辛的事情,但将大有作为。
当然也应该承认两医也都存在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。与西医相比祖国医学更重视从整体和宏观角度去认识疾病发生、发展和转化的条件,更重视从信息层面来看待生命问题,其基本思维方式是整体动态平衡论,《素问》中提出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决离,精神乃绝”。
中医诊断主要根据望、闻、问、切辨证分型、论证施治。在治疗肿瘤过程中,中医比较重视个体化治疗,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不是以杀灭、对抗为主,而更重视使用调控手段,侧重于对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,调整失去平衡的阴阳气血使其重新恢复平衡。
例如《素问》所云:“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”,并按“对立统一”这一宇宙普遍的规律,将矛盾双方调整到新的平衡。
以肿瘤发生的病因,中医不但重视病邪(外因)的致病作用,还特别重视机体内在的原因,提出“邪之所凑,其气比虚”认为正气内虚,气血虚损,阴阳失衡,脏腑失调,易引起机体内环境失去稳定,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、发展。
中医药在抗癌治疗中不伤或少伤患者正常组织器官,有利于改善宿主(机体)抗病能力与肿瘤毒力间的比势,对重建骨髓及免疫机能等有其优势,有利于提高 生活质量,引起医源性疾病也较少见。然而,单纯中医药也存在着抑制清除癌细胞的针对性不强,力度不足,抗癌周期重复性比较差,剂型使用不方便以及中医标准 化、规范化工作滞后,突出表现在对周期的认同上等等不足。
西医基本思维方式偏重于从还原论出发,倾向于把整体视为局部的总和,但与中医相比西医更能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,并重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 究,不断深入到机体微观深处(细胞、亚细胞、分子基因水平)探究疾病的发生、发展和变化的规律,诊治疾病较重视病变组织和器官的局部微观方面病理、病因诊 断,辨病比较有效,重视循证医学,规范化及标准化工作。
西医应用化学药物及侵入性方法治疗癌症有一定优势,目前西医治疗肿瘤手段主要有手术、放疗、化疗等,对病灶治疗针对性较强。对早期癌症患者,尚无远处转移之前,针对局部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有一定优势。
不过目前来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大多数病情已发展到中、晚期,需要采用手术、化疗、放疗等进行综合治疗,这些治疗方法,虽都有较好的近期周期,但往往 会导致患者正气进一步虚损,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,例如手术后常会出现卫表不固,动辄汗出乏力;或出现脾胃虚弱,腹胀、纳差;亦可出现阴液亏损,手足心热、 心烦、大便秘结等症状。又如化疗近期周期虽较明显,较大不足是在杀伤正常细胞的同时,亦会导致机体正常细胞、组织、器官的不同程度损伤,特别是骨髓造血机 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进一步下降。再如放疗,放射线属火热之毒,火灼热易伤阴津,日久又可耗损元气,临床常见热毒伤阴后出现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等证候。也会 导致血象下降,免疫机能进一步下降等毒副作用。
综上所述,可见中医药之优势恰是西医之不足,西医之优势也恰是中医之不足,在诊治肿瘤方面中西两医有十分良好的互补性。多年来我们采用西医辨病,中 医辨证,用西医手术、化疗、放疗等方法祛邪,并以中医药扶正培本治则为主,辅以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等治法对术后反复、转移及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 综合治疗,多数均取得优于单用西医或中医药治疗的周期,增强了我们走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综合治疗肿瘤的信心。
-
上一篇:专科专业 国际化的求医看病体系
下一篇:创口微小微痛手术的优越性
典型病例以下为部分病例,已征得患者同意本院使用,严禁转载


医院地址:青岛市抚顺路5号 咨询热线:0532-85669333(无节假日医院)
官方网站:www.qdgcyy120.com 青岛肛泰肛肠医院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03530号
Copyright © 2009-2012 GangTai Hospital QingDao.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,就诊请遵医嘱